分类 新药研发 下的文章

2018年值得关注的肿瘤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和RNA疗法

1、 肿瘤免疫疗法方兴未艾

肿瘤免疫疗法(IO)是当前药物研发的焦点,其中最热门的靶点当属PD-1/PD-L1。全球共有5个PD-1/PD-L1新药上市,分别是Opidivo(BMS),Keytruda(MSD),Tecentriq(Roche),Imfinizi(Astrazeneca),Bavencio(Merck KGaA/Pfizer)。12月初,信达递交了首个国产PD-1单抗上市申请,也拉开了国内PD-1/PD-L1新药上市的序幕。

目前全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新的检查点(checkpoint)靶点的临床试验和项目值得密切关注。最值得期待是IDO靶点,这是一种抑制免疫系统的关键酶,能够促进调节T细胞的生成,并抑制效应T细胞的激活。因此,IDO酶能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让它们继续生长。

Incyte在IDO抑制剂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上半年,Incyte将发布该领域第一个严格的3期临床数据。这项名为Echo-301的试验评估了epacadostat与Keytruda组合一线治疗黑色素瘤的效果。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曾被PD-1单抗的横空出世而改变。IDO抑制剂与PD-(L)1和组合产生的不仅仅是增量效益,而且有望在PD-(L)1和CTLA4靶点之后,增加一种全新的检查点抑制剂类别。这个大型的临床研究一旦能够在黑色素瘤上证实有效,将会给其他瘤种带来希望。

另一个重要的IO靶点是Lag3,BMS的relatlimab抗体已经在抗PD-(L)1单抗治疗后疾病仍然进展的Lag3阳性患者身上证实有效。此外,Nektar公司的CD122激动剂NKTR-214与Opdivo组合疗法,可以使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有反应,有望将他们的“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

除了以上提到的检查点靶点,2018年还有大量针对其他新靶点的免疫组合疗法开展研究,其中值得关注的靶点包括Tim3,CD40,Icos,ITR,CEA,TLR9,4-1BB(CD137)。新的数据会给投资者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检查点抑制剂组合策略与PD-(L)1抑制剂相比,能否产生更好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人们对IO领域的期望太高,Ox40,CSF-1R和Kir这些靶点出现的挫折提醒我们需要冷静管理期望值。新药研发中的失败可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常态。阿斯利康(AstraZeneca)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先生曾在去年十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人们总是高估近期的变化,低估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肿瘤免疫学上。”

明年,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一线治疗肺癌的试验结果会公布,这些研究也将奠定免疫肿瘤学在2018年的基调。上半年,BMS的Checkmate-227试验将迎来结果,Astrazeneca公司Mystic试验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未达到临床终点,接下来的整体生存率(OS)的结果令人期待。由于更换了试验设计,Merck公司的Keynote-189数据可能会推迟到2019年。最近罗氏公布的数据令人鼓舞。11月份,罗氏的Impower-150试验显着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该试验评估了Tecentriq+ Avastin+化疗的三联疗法的疗效,对照药物包含目前的肺癌一线疗法Avastin+化疗。该研究的全部数据,包括共同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按计划会在2018年上半年发布。研究人员透露OS的最初观察结果令人振奋。如果Tecentriq相比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势得到证实,将有望改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标准。

2、非癌症领域值得关注的新药和里程碑事件

2018年除了新的癌症免疫疗法,其他治疗领域也有新药会迎来重要里程碑。

首先是小型生物制药公司表现亮眼。Spark Therapeutics治疗特定遗传性眼疾的创新基因疗法Luxturna(voretigene neparvovec-rzyl)去年12月20日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在美国获批、靶向特定基因突变的“直接给药型”基因疗法,而且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上市。

另外一款基因疗法也引人注目。AveXis公司的AVXS-101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SMA)1型的基因疗法,旨在通过治疗主要SMN基因的缺陷和/或丢失,来解决SMA的单基因问题并防止肌肉的进一步退化。去年11月份,AveXis公司公布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惊喜:进行AVXS-101治疗的所有15例患儿(年龄在20个月左右)全部存活且没有不良反应,这意味着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依靠呼吸机呼吸。而且没有重大安全问题出现。去年12月份,AveXis公司宣布启动AVXS-101在2型SMA患者中的1期临床试验。因为AVXS-101靶向SMA的根本病因,该公司乐观地认为有望在2型SMA患者的试验中观察到类似的疗效。

Alnylam和Ionis公司的开创性RNA疗法也在审批流程当中。Alnylam在去年12月份已经向美国FDA提交了历史上首个RNAi疗法patisiran的新药申请(NDA)并且申请进行优先审评,如果获得批准,审评期可能缩短至六个月。Patisiran是一种靶向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的在研RNAi疗法,用于治疗患有遗传性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淀粉样变(hATTR淀粉样变)的成年患者。

Ionis 公司治疗亨廷顿病的在研新药IONIS-HTTRx是一款靶向编码HTT蛋白的mRNA的反义(antisense)创新疗法,在临床1/2a期试验中,它显着降低了患者体内的突变亨廷顿蛋白的产生。罗氏准备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接手对IONIS-HTTRx的全部后续临床开发。罗氏最近启动了开放标签扩展试验继续评估IONIS-HTTRx的长期疗效。IONIS-HTTRx已经获得了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授予的孤儿药资格。

另外,几款治疗偏头痛的抗CGRP疗法有望问世,包括Aimovig(Amgen/Novartis),galcanezumab(Eli Lilly),Fremanezumab(Teva)。12月,galcanezumab和fremanezumab先后递交了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Fremanezumab同时还被授予优先审评和快速通道资格。

3、2018有望上市的TOP12重磅新药

Evaluate根据2022年的销售额预测,提出了2018年有望上市的12大重磅新药。其中诺和诺德(Novo Nodisk)的糖尿病新药Semaglutide已经早于预期获得FDA批准上市(2017年12月15日)。其他即将上市的新药中,Gilead治疗艾滋病的Bictegravir和FTC/TAF的组合疗法的PDUFA日期(目标批准日期)是2月12日。新的HIV三联疗法获批,将进一步巩固Gilead在HIV感染和艾滋病治疗领域的领军地位。

Clarivate Analytics预测的12款2018上市的重磅药物

在癌症领域,靶向IDO1酶的同类首个(first-in-class)高效选择性口服抑制剂Epacadostat前面已经提到,这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艾伯维(AbbVie)的Rova-T是一种在研的抗体药物偶联物,能够靶向DLL3蛋白,同时能够靶向癌症干细胞,该药正在与BMS的Opdivo和Yervoy开展组合疗法的临床试验,治疗复发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2期临床结果将在2季度公布。强生(Johnson & Johnson)的apalutamide是一款用于治疗未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12月21日,强生向FDA递交了新药申请(NDA)并且获得优先审评资格,意味着将在六个月内完成审批。

在其他疾病领域,Celgene公司的ozanimod是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全新口服药物。去年11月,Celgene公布了一项3期临床试验的详细结果,该试验证实了与β-1a干扰素(IFN)相比,ozanimod能够显着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复发。根据这项试验的出色结果,Celgene计划在今年底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

AbbVie公司出现在该榜单的第2种药物elagolix是一种口服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短效分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相关疼痛。去年10月底,elagolix获得美国FDA颁发的优先审评资格。AbbVie预计PDUFA日期在2018年第二季度。

在罕见病方面,Shire公司的lanadelumab(SHP643)是一种抑制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功能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去年5月,Shire公布了临床3期试验的结果,平均HAE发作频率显着降低87%,该药物已经获得了FDA和欧盟药物管理局(EMA)颁发的孤儿药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Shire计划在2018年初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BLA)。

该榜单的最后一个药物是GW制药公司的Epidiolex,这是一种纯植物来源的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口服制剂,就在去年12月28日,GW刚刚向FDA递交了新药申请(NDA)并获得优先审评资格,Epidiolex用于治疗耐药性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和Dravet综合征——两种罕见和难治性的儿童期发作的癫痫,PDUFA目标日期是2018年6月27日。

对医药行业来说,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期待行业能在2018年保持这个良好的势头,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重磅新疗法!

参考文献:Drugs to Watch 2018:12 new drugs are forecast to enter the market in 2018 and achieve blockbuster sales of $1 billion or more by 2022

已上市PD-1单抗药物一览

最近纳武单抗被美国FDA和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用于肝癌治疗,我们趁此机会聊一聊已上市PD-1单抗及其获批的适应症
4068995680.jpg
2552122907.jpg
3718588754.jpg

Keytruda获批胃癌!只知道这一条不够,小编带你全方位了解胃癌免疫治疗

FDA获批
2017年9月23日,美国FDA官网首曝,加速批准默沙东的Keytruda(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PD-L1阳性的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这是胃癌沉寂多年来难得获批的治疗新药。具有突破性治疗意义!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本次获批的胃癌患者主要还是传统治疗后难以控制的患者,患者要求必须在至少接受2次系统性治疗后(包括含有氟尿嘧啶类和铂类的化疗,同时如果合适的HER2为靶点的靶向治疗例如曲妥珠单抗等)仍出现疾病进展的情况使用。为晚期难治性患者开创了新的治疗途径。

该批准基于KEYNOTE059的临床试验,该试验共纳入259例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其中,55%的患者共143例PDL1阳性(PDL1的表达评分CPS≥1%)同时基因不稳定性既包括MSS、MSI-H以及未确定型的。

试验结果:在此143例PDL1阳性患者中,有效率ORR达到13.3% (95% CI: 8.2, 20.0),其中,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11.9%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11.9%)。在19例疗效应答的患者中,疗效持续时间在2.8+-19.4+范围,其中11例(58%)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5例(26%)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

同时鉴于FDA前几个月批准的KEYTRUDA可用于dMMR/MSI-H的实体瘤患者,试验中也从该角度筛选了一下dMMR/MSI-H的患者。在纳入的259例患者中,7例(3%)MSI-H的患者有效率ORR 是57%, 其中一例达到完全缓解,确实高。这也为筛选适合PD1单抗治疗的胃癌患者提供了除PDL1外新的选择机制。

KEYNOTE059试验全观
该批准并不意外,早在今年7月的ASCO上默沙东就已经在全球公布了KEYTRUDA治疗胃癌KEYNOTE059的临床试验结果,实际上该试验总体包含三大部分,一是KEYTRUDA单药治疗晚期胃癌,即FDA基于此批准的单药适应症,但除此,试验也探讨了keytrua联合传统化疗(氟尿嘧啶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试验结果,有效率ORR达到60%,其中PDL1阳性的患者达到69%,即使PDL1阴性的患者有效率ORR也达到了38%。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60%的可观有效率不禁让小编猜想,单药批准的下一步是不是联合的获批,这与肺癌的试验步调类似啊。当然这也提示我们,Keytruda在胃癌的使用还可以更提前,比如联合化疗在初治、二线即可使用。同时对于PDL1阴性或未检测的患者无药可用时也可以采用免疫联合单药化疗的方式来增加有效率。

联合试验汇总
除此之外,小编还要安利一些其他的联用方式,比如黄金组合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复发难治胃癌、食管癌,获得了最高24%的有效率。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PD1单抗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雷莫卢单抗治疗初治、难治胃癌患者,有效率稍低,初治只在14%、复治在7%,疾病控制率很高,初治在64%,复治在51%。雷莫卢单抗在国内没有上市,但同类药物贝伐单抗甚至是国产原研药阿帕替尼是否可尝试联合,静待试验结果。
请输入图片描述
胃癌是Keytruda获得的第十个适应症,希望PD1的消化道之路能像肺癌一样给患者朋友带来生存获益。

转载自:安安博士/找药宝典

三家国内PD-1/PD-L1获批临床,肿瘤免疫火热!患者招募难?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最近关注国内PD-1的朋友们上周应该也看到了恒瑞PD-L1抑制剂SHR1316注射液、广州百奥泰生物PD-1抑制剂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以及康方生物PD-1抑制剂AK103同一天获批临床,这也意味着国内肿瘤免疫疗法又增加新的玩家。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从今年的四川科伦博泰把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专利(猜测PD-1单抗)国外权益以400万美元首付、2650万美元总里程碑付款,到药明生物/誉衡药业把GLS-010国外权益许可给Arcus,后者支付1850万美元的前期许可费,里程碑付款可达4.225亿美元。中国生物科技海外许可越来越常见,不仅有类似于恒瑞、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的海外授权与合作,也有类似于李氏大药厂、精华制药从国外引进PD-L1。

当你还在做肿瘤免疫疗法的时候,国外已经在联合疗法上迅速突破,肿瘤免疫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已经是一种趋势。要么是百济神州自己PD-1与PARP、BTK、IDO、EGFR、Braf等小分子组合,要么是信达生物从上海有机所买入IDO,或者是恒瑞自己内部小分子组合,那么剩下的那些大分子药物该如何组合,是引进亦或是联合开发?贝达药业、亚盛医药等小分子研发也许是不错的考虑。

最后,围观国内临床试验备案情况,竞争激烈,临床开发患者招募基本都会遇到问题,要么是进行中尚未招募或进行招募中,很少能够招募完成。甚至外企的临床患者招募都没满,对于患者筛选严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临床设计的适应症发病率较少或非一线疗法。这可急坏了大药厂啊。肿瘤免疫疗法冰点已来临?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转载自:科比cross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