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药研发 下的文章

2022年中国NMPA批准的新药大盘点

2022年,中国药监局(NMPA)共批准了49款新药,其中进口新药有30款,国产新药有19款。从药物类型上看,包括27款化学药、13款生物药、5款疫苗以及4款中药。

据医药魔方统计,2019年NMPA共批准了51款新药,2020年批准了48款新药,2021年创纪录地批准了83款新药。就数量而言,2022年似乎又恢复了常态

获批新药类型
(新药定义为:NMPA首次批准的活性成分、中药、疫苗、细胞疗法,不包括新适应症、新剂型、生物类似药;若复方中包含的活性成分非首次批准,不纳入统计)

从疾病领域看,2022年NMPA批准的新药中,抗肿瘤(实体瘤+血液瘤)药物独占鳌头,占比49%(24/49);治疗新冠药物(口服药+疫苗)位居第二,占比10.2%(5/49);其次是血液疾病新药(4,8.2%)、非新冠类病毒感染新药(3,6.1%)、免疫系统疾病新药(3,6.1%)等
获批疾病领域分布

从审评角度看,通过优先审评审批/应急审评审批方式获批上市的新药有24款,占比49%,化药、生物药、中药均有涉及。此外,瑞维鲁胺、卡度尼利单抗及林普利塞还曾获得CDE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通过优先审评审批/应急审评审批方式获批的新药
通过优先审评审批/应急审评审批方式获批的新药

总体而言,2022年NMPA批准的新药中有不少亮点,在具体产品类别上也带来多款“首个”。这些新药的上市,为多种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疗法和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节选部分2022年获NMPA批准上市的新药进行回顾总结,供大家参考

国产创新药表现亮眼

在政策、人才、资本各方面的助力下,我国创新药在2022年迎来了新的突破,多款全新机制新药获批上市。这不仅标志着本土药企迎来了研发的收获期,也代表着中国创新药发展体系进一步靠近国际先进水平。

6月29日,药监局附条件批准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开坦尼)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它是国内首款上市的双抗药物,也是首款获批用于晚期宫颈癌的免疫治疗药物,还是全球首款获批的PD-1/CTLA-4双抗。

10月2日,华领医药first in class降糖药多格列艾汀(dorzagliatin,商品名:华堂宁)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启动剂(GKA)药物,是过去近十年来糖尿病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也是首次在中国推出2型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

新冠口服药应急批准上市

伴随着疫情的不断进展,新冠口服药似乎成为了新的曙光。2022年,药监局不仅批准了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还应急附条件批准了两款进口新冠口服新药。

2月11日,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进口注册,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Paxlovid是3CL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来抑制病毒蛋白的形成,最终使病毒合成和复制失败。Paxlovid于2021年12月22日获FDA紧急使用授权。不到2个月,该药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以应对突发疫情。

12月29日,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默沙东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商品名称:利卓瑞/Lagevrio)进口注册,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肥胖或超重、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动性癌症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莫诺拉韦与Paxlovid作用机制不同,其是一款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抑制剂,能特异性作用于新冠病毒RdRp,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中药创新药研发热情高涨

近些年,在诸多利好政策及审评持续优化的驱动下,国内中药创新药获批品种数、申报上市品种数及申报临床品种数逐年上涨,中药创新药研发热情高涨。2022年,药监局批准了淫羊藿素软胶囊、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参葛补肾胶囊、芪胶调经颗粒4款1类中药创新药上市。

1月10日,NMPA批准了北京珅诺基1.2类中药创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从淫羊藿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活性药物单体。

9月15日,NMPA批准了人福医药1.2类中药创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的上市申请,适应症为清除湿热、利尿排石,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淋沥涩痛,输尿管结石和上述证候者。该药的主要成份是从广金钱草中提取得到的总黄酮类成份。

12月28日,NMPA批准了安邦制药中药新复方制剂芪胶调经颗粒上市。该药品由黄芪、阿胶、党参、白芍等9味药组方,具有益气补血、止血调经功效,用于上环所致经期延长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证。

12月29日,NMPA批准了新疆华春生物药业1.1类中药创新药参葛补肾胶囊的上市申请。该药品益气,养阴,补肾,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肾气不足证。该药品的上市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又一种治疗选择。

截至目前,已有银翘清热片、玄七健骨片、芪蛭益肾胶囊、坤心宁颗粒、虎贞清风胶囊、解郁除烦胶囊、七蕊胃舒胶囊、淫羊藿素软胶囊、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芪胶调经颗粒、参葛补肾胶囊等11款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可见我国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已初显成效

罕见病疗法层出不穷

2022年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了《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这也是国家层面为推动更多药物研发、生产机构关注罕见病群体的需求,研发罕见病治疗药物做出的贡献。2022年药监局批准的新药中,罕见病也是获批新药较多的治疗领域。

1月11日,安进/日本协和麒麟(Kyowa Kirin)研发的第二代TPO受体激动剂注射用罗普司亭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原发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1月26日,新基(BMS)研发的红细胞成熟剂注射用罗特西普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罗特西普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红细胞成熟剂,也是十余年来中国首个获批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创新药物。

3月11日,苏庇医药(Sobi)研发的干扰素γ(IFNγ)靶向疗法依马利尤单抗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特定的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成人和儿童患者的治疗;同日,豪森制药引进的抗CD19单抗伊奈利珠单抗获批用于治疗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成人患者。伊奈利珠单抗是翰森制药首款上市的生物药,也是国内上市的首款CD19单抗。

10月14日,协和麒麟(KyowaKirin)靶向CCR4的莫格利珠单抗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两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塞扎里综合征(SS)或蕈样肉芽肿(MF)。

12月14日,勃林格殷格翰罕见皮肤病靶向生物制剂佩索利单抗(商品名:圣利卓/Spevigo)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发作。佩索利单抗是一款可阻断白介素-36受体(IL-36R)激活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IL-36的信号传导,也是中国首个获批专门用于治疗成人GPP发作的治疗药物

附表:2022年NMPA批准的新药
2022年NMPA批准的新药

参考来源:医药魔方

2022年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大盘点

2022年,FDA的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共批准了37款新药,包括22款新分子实体和15款生物制品。此外,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还批准了2款疫苗、1款细胞疗法和4款基因疗法,以及1款微生物组疗法。

与往年相比,今年FDA批准的新药数量有所下降,但创新含量极高,获批生物制品类型丰富,涉及单抗、双抗、ADC、TCR疗法、酶替代疗法等

近些年FDA批准的新药数量
从疾病领域上看,2022年FDA批准的新药(不包括疫苗、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中肿瘤药占比最高(27%),其次是神经系统类和皮肤类药物。

从审评方式上看,这些新药中有13款新药通过优先审评的方式上市,还有5款通过加速批准程序上市,其中有18款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占比高达49%,13款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CDER批准药物疾病领域分布(左)和授予的资格认定数量(右)

从创新性上看,FDA批准的37款新药中有21款为“first-in-class”疗法,占比57%,其中10款同时获得了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10款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药物

从公司上看,BMS是2022年度新药获批的最大赢家,将3款新药收入囊中,包括黑色素瘤药物Opdualag(nivolumab + relatlimab)、肥厚型心肌病药物Camzyos(mavacamten)和银屑病药物Sotyktu(氘可来昔替尼)。罗氏、赛诺菲也各自收获了2款新药。

2022年FDA批准的基因疗法数量空前,高达4款,多以罕见病治疗为主。由于罕见病人群狭窄,叠加成本高等因素,蓝鸟生物的Zynteglo在美国定价280万美元,Skysona定价300万美元,CSL Behring的Hemgenix定价更是达到了350万美元,成为全球最贵的药物。

除了基因疗法,FDA还批准了1款细胞疗法、1款微生物组疗法和2款疫苗,其中细胞疗法来自于中国本土企业传奇生物,也是首款获得FDA批准的国产CAR-T疗法。
CBER批准的8款新疗法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此挑选10款重磅新药进行介绍。
全球首款TCR疗法:Kimmtrak

适应症:HLA-A*02:01阳性成人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

1月25日,FDA批准创新双特异性融合蛋白Kimmtrak(tebentafusp-tebn)上市。这是FDA批准的首款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疗法,也是首款获批的T细胞受体(TCR)疗法,以及首款治疗实体瘤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

Tebentafusp是基于Immunocore核心技术平台ImmTACs开发的首个生物制剂,该蛋白一端是由工程化改造的高亲和力T细胞受体(TCR)结合域,可以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gp100;另一端是靶向T细胞表面CD3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组成。

TCR结构域首先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peptide-HLA。然后,抗CD3抗体片段招募并重定向T细胞至肿瘤细胞周围。这样,ImmTACs就架起了癌症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一座桥梁,形成免疫突触, 激活T细胞并释放溶解性颗粒,导致癌症细胞死亡。
Tebentafusp杀死癌细胞过程

首个国产CAR-T细胞疗法:Carvykti

适应症: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2月28日,传奇生物和强生合作开发的BCMA CAR-T疗法Carvykti(cilta-cel)获FDA批准上市。这是首款获得FDA批准的国产CAR-T疗法。此次获批也是继百济神州泽布替尼之后中国创新药国际化取得的新里程碑和新突破。

Cilta-cel由金斯瑞旗下子公司传奇生物自主研发,是一种结构差异化的CAR-T细胞疗法,包含一个4-1BB共刺激结构域和两个旨在提高亲和性的BCMA靶向单域抗体。该药物曾先后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和优先审评资格,EMA的优先药物资格,同时也是中国首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资格的药物。就在2022年12月底,该产品也向CDE递交了上市申请。

近10年来首款新糖尿病药物类型:Mounjaro

适应症:辅助饮食和运动,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5月13日,FDA批准礼来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Mounjaro(tirzepatide)上市。礼来表示,这是近10年来首个新糖尿病药物类型。

Tirzepatide是每周注射一次的GIP和GLP-1受体激动剂,将两种肠促胰岛素的作用整合到一个新分子中。GIP是一种激素,可以补充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临床前模型已证明GIP可以减少食物摄入并增加能量消耗,从而使体重减轻。并且GIP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对患者血糖和体重产生更大的影响。

25年来首款银屑病外用新药:Vtama

适应症:局部治疗成人斑块型银屑病

5月23日,FDA批准Vtama(本维莫德,tapinarof,1%)乳膏治疗成人斑块型银屑病。这是FDA批准的同类中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无类固醇的外用药物,也是美国25年来获批治疗银屑病的首款外用新分子实体药物。

本维莫德是一款新型、每日1次的治疗性芳香烃受体调节剂(TAMA),是一种非类固醇外用乳膏。它由本土企业天济医药研发,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irst-in-class)全球创新药。2012年,GSK以近2亿美元的首付款获得本维莫德境外开发权,2018年7月,GSK以3.3亿美元的价格将本维莫德境外开发权出售给Dermavant公司。

全球首款TYK2抑制剂:Sotyktu

适应症:斑块状银屑病

9月9日,BMS的TYK2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deucravacitinib)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上市申请获FDA批准。这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TYK2抑制剂,已在国内申报上市。

氘可来昔替尼是一款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口服高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TYK2)变构抑制剂。其通过选择性靶向TYK2抑制参与多种免疫介导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细胞因子(如IL-23、IL-12和I型干扰素)的信号传导。氘可来昔替尼通过与TYK2的调节结构域结合实现高度选择性,促成TYK2及其下游功能的变构抑制。在生理浓度范围内,氘可来昔替尼选择性地抑制TYK2,且在治疗剂量下不抑制JAK1、JAK2或JAK3。

Deucravacitinib作用机制

百年顽疾新疗法:Relyvrio

适应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9月29日,Amylyx公司Relyvrio(AMX0035)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成人患者,商品名为Relyvrio。这是首款在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显著延缓ALS疾病进展并能延长生存期的治疗药物,也是116年以来FDA批准的第3款ALS治疗药物。

AMX0035是一种由苯丁酸钠和牛磺酸二醇组成的专有口服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二者联合使用,靶向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内质网和线粒体依赖性神经元退行性通路,减少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

AMX0035组成及作用机制

全球首款BCMA/CD3双抗:Tecvayli

适应症: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10月25日,强生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Tecvayli(teclistamab)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这是全球首款上市的BCMA/CD3双抗。

BCMA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超家族成员,在MM患者癌细胞中高表达,CD3参与激活免疫系统抵抗感染。Teclistamab是一款使用Genmab DuoBody®技术开发的能同时靶向T细胞CD3和MM细胞BCMA的IgG4双抗,其可将CD3+T细胞重新定向到表达BCMA的骨髓瘤细胞,以诱导针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全球最贵药物:Hemgenix

适应症:B型血友病

11月22日,CSL Behring和unique的B型血友病基因疗法Hemgenix(etranacogene dezaparvovec)获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批治疗这种罕见疾病的基因疗法。据悉,该药每剂的价格高达350万美元,超过蓝鸟生物(Bluebird Bio)基因疗法Skysona的售价300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昂贵药物。

Hemgenix使用AAV5载体递送表达凝血因子IX Padua变体的转基因,这种变体比普通凝血因子IX的活性要强5-8倍,可以在更低的表达水平完成正常凝血功能。该疗法可将基因递送到肝脏,而新合成的凝血因子IX可以促进凝血,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首款粪便微生物组疗法:Rebyota

适应症:艰难梭菌感染

12月1日,Ferring的微生物组疗法Rebyota(RBX2660)获FDA批准上市,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患者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这是首款经FDA批准的粪便微生物组疗法。

Rebyota是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的微生物组疗法,不含任何抗生素,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微生物群落,并避免CDI的再次感染。Rebyota通过单剂直肠给药,是由符合资格捐赠者的粪便制成,在使用捐赠粪便之前,捐赠者与其粪便会经过一系列检测,以确认是否带有可造成感染的病原菌。

首款CD20/CD3双抗:Lunsumio

适应症:至少两线系统治疗后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

12月22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Lunsumio的上市申请获FDA批准。这是FDA批准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个CD20/CD3双抗,它代表着一种无化疗、现货型(off-the-shelf)新肿瘤免疫治疗选择,患者无需等待即可门诊环境下接受静脉输注治疗。

Lunsumio是一款first-in-class靶向CD20/CD3的双特异性抗体,旨在靶向B细胞表面的CD20和T细胞表面的CD3,通过双重靶向激活并重定向患者现有的内源性T细胞,并将细胞毒性蛋白释放到B细胞中来消除恶性B细胞。

附:2022年FDA批准的新药
2022年FDA批准的新药

参考来源:医药魔方

2021年中国NMPA批准的新药大盘点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 共批准83款新药,其中国产新药51款,进口新药32款;从药物类型上看,包括38款化药、33款生物药(涵盖抗体、重组蛋白、ADC、疫苗、细胞疗法、变态反应原制品)、12款中药
注:新药定义为NMPA首次批准的活性成分、中药、疫苗、细胞疗法,不包括新适应症、新剂型、生物类似药。若复方中包含的活性成分非首次批准,不纳入统计
2021年批准的新药数量创下了自2016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以来的新高,尤其是中药新药在沉寂数年之后迎来了大爆发,2021年批准了12款中药,相比之下,NMPA之前2016-2020这5年累计批准的中药新药是14款。

从疾病领域来看,2021年NMPA批准的新药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31%(26/83);其他占比较高的疾病领域还包括感染性疾病( 28% ,23/83)、内分泌代谢(12%,10/83)、神经精神(11%,9/83)、血液6%(5/83)。
请输入图片描述
2021年NMPA批准的83个新药中,有49个是以“优先审评”的方式获批,占比59%,化药、生物药、中药均有涉及;此外,NMPA在2021年批准了12个罕见病药物(均为进口药),13个临床急需用药。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值得指出的是,2021年NMPA批准的83款新药中,已经有19款通过医保谈判纳入了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包括13款国产新药和6款进口新药。协议有效期为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请输入图片描述
2021年NMPA批准的83个新药中,有10款曾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有10款属于First in class新药。有17款新药是附条件批准上市。
请输入图片描述

第二梯队国产PD-1/PD-L1陆续获批
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显著改善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结局和生活质量。然而,PD-1/PD-L1药物的巨大商业前景也引发了me too药物的扎堆研发,造成同质化竞争严重。

今年,NMPA共批准了4款PD-1/PD-L1,且全都由本土企业开发。分别来自正大天晴/康方生物、誉衡生物、思路迪/康宁杰瑞/先声药业、基石药业。截止目前,国内已有12款PD-1/PD-L1药物上市。

2021年NMPA批准的PD-1/PD-L1药物
请输入图片描述
多家本土企业迎来首个商业化产品
随着医药改革,国家政策和资本对创新药开发的支持,我国多款本土创新药迎来收获期,且多款药品都是企业的首个商业化产品。

艾力斯医药开发的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泽璟生物开发的首个国产肝癌一线靶向药多纳非尼、德琪医药选择性核输出蛋白(SINE)抑制剂塞利尼索、真实生物开发的首个双靶点抗HIV-1药物阿兹夫定、盟科药业历经十二年开发的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康替唑胺、亚盛医药的三代BCR-ABL TKI奥雷巴替尼、腾盛博药/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开发的新冠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誉衡生物开发的抗PD-1抗体赛帕利单抗、华昊中天埃博霉素类抗癌药优替德隆等均为这些公司首款获批新药。

此外,还有部分本土企业在今年获批了不止一款新药,例如恒瑞,今年连批3款新药。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迎来了公司的第9、10款新药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和SGLT-2抑制剂恒格列净,该公司今年6月份获批的新药海曲波帕乙醇胺片也顺利被纳入最新版(2021版)医保目录。
NMPA加速批准新冠药物
具离新冠疫情爆发已过去两年时间,但人类仍在与新冠病毒做着顽强斗争。在中国,科学家和监管机构也在努力将新冠治疗和预防药物递送到人民手中。今年,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3款新冠疫苗和1款新冠中和抗体,3款疫苗分别来自北京科兴中维、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军科院军医所/康希诺。新冠中和抗体则来自腾盛博药/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请输入图片描述

首款国产ADC获批
6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荣昌生物自研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商品名:爱地希®)上市,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这意味着中国迎来了首个国产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成为荣昌生物继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之后第2个进入商业化阶段的新药。
请输入图片描述
维迪西妥单抗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ADC,用全新的、亲和力更强、内吞效果更好的人源化抗体迪西妥单抗、可裂解的连接子、微管单体蛋白聚合抑制剂MMAE(单甲基澳瑞他汀E)组成。抗体迪西妥单抗与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抗原结合,整个药物被内吞进入细胞,连接子经酶切断裂,释放MMAE,杀伤肿瘤细胞。

除了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开发的另外2款ADC候选药物RC88(间皮素ADC)和RC108(c-Met ADC)已处于I期临床开发阶段。

里程碑:中国迎来首个CAR-T疗法
6月22日,复星凯特靶向CD19自体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阿基仑赛注射液(axicabtagene ciloleucel)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得NMPA批准,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

阿基仑赛注射液是吉利德/Kite制药开发的靶向CD19的基因修饰自体CAR-T细胞注射液。2017年10月,阿基仑赛注射液获得FDA批准上市(商品名:Yescarta),是FDA批准的第2款CAR-T疗法,是首款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疗法。

复星凯特于2017年初从美国KitePharma引进Yescarta,获得全部技术授权,并拥有其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的商业化权利,并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进行本地化生产。

目前全球已有6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5款靶向CD19,1款靶向BCMA,分别是诺华的Kymriah(2017年8月获批),吉利德的Yescarta和Tecartus(2017年10月、2020年7月获批),百时美施贵宝的Breyanzi 和Abecma(2021年2月、2021年3月获批),药明巨诺的Relma-cel(2021年9月获批)。目前国内共有两款CAR-T疗法获批。
请输入图片描述
附表:2021年NMPA批准的新药
请输入图片描述

来源: 医药魔方

2021年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大盘点

2021年FDA共批准50款新药(不包括细胞疗法和疫苗),包括36个新分子实体和14个新生物制品,其中34%是突破性疗法,First in class超40%
历年新药批准

从疾病领域来看,2021年FDA批准的新药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30%(15/50),其他占比较高的疾病领域还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14%,7/50)、内分泌代谢(12%,6/50)、神经精神(10%,5/50)、遗传性疾病(10%,5/50)
疾病分布

从审评方式上看,今年共有34个新药是以“优先审评”的方式获得FDA批准上市,其中包括27个新分子实体和7个新生物制品。有26个品种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占所有获批新药的52%

2021年FDA获批的新药中,有21款(42%)属于First in class药物,有17款(34%)曾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BTD)资格,这两组数据也证明了今年批准新药的创新含量极高
FIC
突破性疗法

此外,FDA在2021年还批准了2款细胞疗法和5款疫苗,两款细胞疗法均来自BMS(百时美施贵宝),有两款疫苗来自辉瑞,其中就包括预防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Comirnaty。

2021年FDA批准上市的细胞疗法和疫苗
疫苗

为应对新冠疫情,今年FDA对多款新冠治疗/预防药物授予了紧急使用授权(EUA),其中包括默沙东、辉瑞的口服小分子药,君实/礼来、GSK/Vir、阿斯利康等制药企业的新冠中和抗体以及Genentech的IL-6R单抗。

2021年FDA批准紧急授权使用的药物
covid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2021年批准的17个突破性疗法进行简单介绍。

NO.1 Tepmetko(特泊替尼)

适应症:治疗携带MET基因第14号外显子(MET 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无论这些患者之前是否已接受过治疗。

MET ex14跳跃突变占NSCLC病例的3%~4%,这类侵袭性肺癌患者通常是老年人,预后较差。目前临床迫切需要能够产生持久抗肿瘤活性的靶向疗法以改善这种挑战性疾病患者的生活。

Tepmetko由德国默克自主研发,可抑制MET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癌MET受体信号。该产品最早于2020年3月在日本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用于治疗MET基因突变晚期NSCLC的口服MET抑制剂,同时也是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每日口服1次的MET抑制剂。

在中国,默克最早于2013年7月向NMPA递交临床申请,截止目前已在中国开展4项临床研究。

NO.2 Ukoniq(umbralisib)

适应症:用于治疗之前至少接受过一种基于抗CD20治疗方案的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成人患者和之前至少接受过三线全身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Umbralisib由TG公司开发,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每日口服1次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 ) δ和酪蛋白激酶1 (CK1) ε抑制剂。

MZL和FL适应症的加速获批是基于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双队列II期UNITY-NHL研究总缓解率(ORR)数据。研究结果表明,MZ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49% ,完全缓解率(CR)为1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FL患者ORR为43%,CR为3.4%,DOR为11.1个月。

NO.3 Evkeeza(evinacumab)

适应症:作为其他降脂药物的辅助疗法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以上儿科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

Evkeeza由再生元开发,是FDA批准的首个靶向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的药物。ANGPTL3是肝脏分泌的一种蛋白,主要在人和小鼠肝脏表达,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脂代谢紊乱、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肾病以及肝癌等疾病有关。

Evkeeza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每月注射1次,给药剂量依体重换算(15mg/kg),因此每个人按照WAC价格的年治疗费用并不相同,平均大约为45万美元/年。再生元通过myRARE™项目期望能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援助。在该项目下,商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符合条件患者,有机会接受免费治疗。

Evkeeza目前尚未在国内申报临床,国内开发ANGPTL3靶向药的企业有诺华和辉瑞。

NO.4 Cosela(trilaciclib)

适应症:预防扩散期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因铂类/依托泊苷方案或拓扑替康方案化学治疗导致的骨髓抑制。

Trilaciclib由G1Therapeutics开发,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化疗开始前预防性给药以保护骨髓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产品。

Trilaciclib是First-in-class的短效小分子CDK 4/6抑制剂,在化疗前预防性使用,可以将骨髓细胞短暂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显著减少化疗药对骨髓细胞的杀伤,保护骨髓细胞和免疫系统功能。

2020年8月,先声药业与G1公司达成独家许可协议,获得了trilaciclib在大中华地区所有适应症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并将参与其在全球的临床试验。

据CDE网站公示,先声和G1 Therapeutics联合申报的trilaciclib的上市申请已获NMPA受理并被纳入了优先审评,适应症为在接受含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预防性使用trilaciclib,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NO.5 Nulibry(fosdenopterin)

适应症:用于降低因A型钼辅因子缺乏(MoCD)导致的死亡风险。

Nulibry由BridgeBio子公司Origin Biosciences开发,是FDA批准的首款治疗该疾病创新疗法。MoC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通常发病于出生几日的婴儿,会导致顽固性癫痫发作、脑损伤和死亡。全球共不到150例患者受此疾病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年。

Fosdenopterin是一种底物替代疗法,提供了cPMP(环吡喃单磷酸)的外源性来源,cPMP可转化为钼嘌呤,而钼嘌呤又可转化为钼辅因子,以防止因钼辅因子缺乏而导致的亚硫酸盐氧化酶合成减少进而导致的毒亚硫酸盐的积累,从而缓解婴幼儿A型MoCD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NO.6 Jemperli(dostarlimab)

适应症:治疗此前接受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且存在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成人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Dostarlimab是FDA批准的第7款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阻断抗体,能够与PD-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其与PD-L1和PD-L2配体结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Dostarlimab最初由AnaptysBio公司发现,2014年3月TESARO获得了在全球开发和商业化dostarlimab的权利,2018年12月GSK收购TESARO,将dostarlimab收入囊中。

今年8月17日,dostarlimab新适应症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存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复发或晚期实体瘤患者。

NO.7 Rybrevant(amivantamab)

适应症:治疗铂类化疗后进展的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Rybrevant由强生开发,是一款EGFR/c-Met双抗,于5月21日凭I期临床数据获FDA加速批准上市,是FDA批准的首款针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药物。

Rybrevant在中国也于2020年9月获得了CDE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资格。目前国内开发EGFR/c-Met双抗药物的公司有岸迈生物、贝达药业、嘉和生物。

NO.8 Lumakras(sotorasib)

适应症: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系统治疗的携带KRAS G12C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Lumakras由安进开发,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的靶向KRAS突变的肿瘤治疗药物。

Sotorasib已于今年1月28日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国内已申报临床的KRAS G12C抑制剂的企业除了安进外,还包括贝达药业、北京加科思、益方生物、劲方药业、勤浩医药、诺华。

NO.9 Rezurock (belumosudil)

适应症:治疗12岁以上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这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两种前期全身性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或骨髓癌症的常见手段。然而,在cGVHD患者中,移植的免疫细胞会攻击宿主的健康细胞,从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据估计,大约有30%-70%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会出现cGVHD症状,包括炎症反应和多器官组织纤维化。

Belumosudil是first-in-class口服选择性 ROCK2抑制剂,ROCK2是一种调节免疫应答和纤维化途径的信号通路。belumosudil可通过抑制ROCK2信号通路,下调促炎性Th17细胞、增加调节性T(Treg)细胞,重新平衡免疫应答,治疗免疫功能障碍。

2019年11月烨辉医药与Kadmon达成一项许可协议,负责belumosudil在中国大陆地区cGVHD适应症的开发和商业化。该产品已于2020年11月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

NO.10 Nexviazyme(avalglucosidase alfa)

适应症:1岁及以上患者晚发型庞贝氏症。

庞贝病是一种进行性、使人衰弱的肌肉疾病,由溶酶体中的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遗传缺陷或功能障碍引起。GAA会导致全身肌肉细胞中糖原的积累,从而导致不同肌肉不可逆的损伤,包括支持呼吸功能的膈肌和影响人体活动、功能耐力和呼吸的骨骼肌。

Nexviazyme由赛诺菲开发,是一款酶替代疗法(ERT)。它能够特异性靶向细胞摄取的关键途径甘露糖-6-磷酸(M6P)受体。与标准治疗α-葡萄糖苷酶相比,Nexviazyme的M6P含量增加约15倍,从而帮助改善细胞对酶的摄取并增强目标糖原清除。

据了解,Nexviazyme针对儿童患者的年治疗费用约为330,000 美元,成人患者约为758,000美元。

NO.11 Welireg(belzutifan)

适应症:治疗希佩尔·林道综合征 ( von Hippel-Lindau,VHL) 疾病相关癌症,包括:肾细胞癌(RCC)、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这些患者不需要立即手术。

VHL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每3.6万人中就有1人患病,在美国估计有1万人患VHL。VHL患者不仅有罹患良性血管肿瘤的风险,也有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包括肾细胞癌。

Welireg是FDA批准的首个HIF-2α抑制剂疗法。通过抑制HIF-2α,Welireg可降低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相关的HIF-2α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默沙东于今年2月在国内申报belzutifan的临床申请,目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

NO.12 Korsuva(difelikefalin)

适应症:接受血液透析(HD)成人慢性肾病相关中重度瘙痒症(CKD-aP)。

CKD-aP是一种顽固的全身性瘙痒症,在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未接受透析的III-V期CKD患者中也有报道。目前使用的止痒方案如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无法提供持续、充分的缓解。中重度慢性瘙痒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可导致抑郁症。

Korsuva由Cara Therapeutics和Vifor Pharma联合开发,是一款first in class高选择性k阿片受体(KOR)完全激动剂,能够抑制产生瘙痒的外周神经元的活性,并且对其他受体(包括mu或delta阿片类受体)、离子通道或转运体无显著活性。

另外,不同于小分子KOR激动剂,Korsuva是一款小型合成肽,主要激活外周神经元(PNS)和免疫细胞表达的KORs。是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法。

NO.13 Exkivity(mobocertinib)

适应症:接受含铂化疗治疗中或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的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Exkivity由武田开发,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选择性靶向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强效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时也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专门为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设计的口服疗法。

在国内,mobocertinib已于2020年10月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今年5月,其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NO.14 Livmarli(maralixibat)

适应症:1岁及以上Alagille综合征(ALGS)患者的胆汁淤积性瘙痒。

Alagille综合征 (ALGS)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因患儿胆管异常狭窄、畸形和数量减少导致胆汁在肝脏中积聚,最终导致肝病进展。ALGS肝损伤引起的体征和症状包括黄疸、黄疣和瘙痒症。其中,瘙痒症是所有慢性肝病中最严重的,并且大多数儿童3岁就会出现此症状。据估计,每30000个人中就有一人患ALGS。

Livmarli是一种每日口服1次的回肠胆汁酸转运体(IBAT)抑制剂,可通过抑制IBAT的再摄取改变胆汁酸的流向,阻断胆汁酸在肝脏的再循环,增加粪便胆汁酸排泄来防止胆汁酸在肝脏的积聚。Livmarli是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治疗这种罕见肝病的药物。

NO.15 Scemblix(asciminib)

适应症:加速审批,用于既往接受至少两种TKI治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CML慢性期(Ph+ CML-CP)成人患者,并完全获批用于T315I突变型Ph+ CML-CP成人患者。

20年前TKI的上市彻底改变了CML的治疗方法。然而,仍有许多患者对至少两种可用的疗法不能充分缓解。一项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过两种TKI治疗的CML患者中,约55%报告对先前的治疗不耐受。此外,一项二线治疗的汇总分析显示,高达70%的患者在随访两年内无法实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而发生T315I突变的患者对大多数可用TKI耐药,疾病进展风险显著增加。

Asciminib是一种专门针对ABL肉豆蔻酰口袋 (STAMP) 的药物。作为STAMP 抑制剂,asciminib与BCR-ABL1结合的位点与常见TKI不同,可能有助于解决CML后线治疗中TKI耐药和不耐受问题。

FDA此项批准是基于III期ASCEMBL试验和I期试验(NCT02081378)结果。ASCEMBL试验结果显示,治疗24周,asciminib vs 博舒替尼的MMR比率为25% vs 13%。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为7% vs 25%。

在国内,Asciminib 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NO.16 Livtencity(maribavir)

适应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实体器官移植(SOT)后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患者的难治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这些患者对已有针对CMV的抗病毒疗法不产生应答。

CMV是一种能感染人类的β疱疹病毒,是移植患者最常发生的感染之一,CMV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6-56%,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0-70%。目前的获批疗法不但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并且已产生耐药。

Livtencity通过抑制CMV病毒的pUL97蛋白激酶,阻断病毒的复制,与已有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是针对该患者群体的首款获批疗法。

NO.17 Tezspire(tezepelumab)

适应症:12岁及以上重症哮喘儿童和成人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

Tezspire由阿斯利康和安进联合开发,是一款first in class生物制剂,通过阻断TSLP阻止免疫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从而预防哮喘发作和改善哮喘控制。

目前治疗哮喘的生物制品只针对T2炎症,tezepelumab则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能够阻断多条炎症信号通路上游的TSLP,在级联的顶端起作用,从源头上抑制炎症,从而治疗广泛的严重哮喘患者群体。

在国内,tezepelumab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开发TSLP靶向药的企业包括康诺亚、和铂医药、恒瑞医药。

附表:
附表

转载自:医药魔方 链接:https://xueqiu.com/8965749698/207431655

2020年中国NMPA批准的新药大盘点

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共批准48个新药,其中国产新药20个,进口新药28个。从药物类型上看,包括28个化药,15个生物药,3个中药,2个疫苗。
2020年NMPA批准的新药
(注:新药定义为NMPA首次批准的活性成分、中药和疫苗,不包括新适应证、新剂型、生物类似药。若复方中包含的活性成分非首次批准,不纳入统计。48个品种详细清单见文末)

从疾病领域来看,2020年NMPA批准的新药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34%(16/48);其他占比较高的疾病领域还包括感染性疾病(15%,7/48)、神经(13%,6/48)、骨骼(6%,3/48)、内分泌代谢(6%,3/48)。
疾病领域分布

从药物剂型来看,2020年NMPA批准的新药以注射剂最多,占比46%(22/48),其次是普通口服片剂和胶囊剂。
剂型分布

2020年NMPA批准的48个新药中,有31个是以“优先审评”的方式获批,占比65%,化药、生物药、中药均有涉及;此外,NMPA在2020年批准了8个罕见病药物(均为进口药),8个临床急需用药。

2020年NMPA批准的罕见病药物
罕见病药物

2020年NMPA批准的临床急需用药
临床急需用药

值得指出的是,2020年NMPA批准的48个新药中,已经有14个通过医保谈判纳入了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协议有效期为2021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2020年获批即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新药
进医保目录的新药

参考来源:医药魔方

截至2020年8月,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国内外获批适应证

帕博利珠单抗(英文名,Pembrolizumab,商品名:可瑞达Keytruda),是由默沙东研发的一款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2014年9月4日帕博利珠单抗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2015年7月17日获得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批准上市,并由默沙东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由此开始,帕博利珠单抗开始了成"神"之路。截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帕博利珠单抗是美国FDA获批适应证最多的药物,横跨各大瘤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外的获批适应证都有哪些?


帕博利珠单抗FDA获批适应证

1. 恶性黑色素瘤

在2014年9月,凭借KEYNOTE-002研究的结果,帕博利珠单抗成为首个获FDA批准的PD-1抑制剂,用于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在随后的几年里,依据KEYNOTE-006和KEYNOTE-054研究的数据,帕博利珠单抗又获得了恶性黑色素瘤一线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适应证,扩大了获益人群。

2. 非小细胞肺癌

帕博利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可谓获得了大满贯。基于KEYNOTE-024研究结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PD-L1 TPS≥50%,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转移性NSCLC的一线治疗;另外,先前使用含铂类药化疗时或化疗后疾病进展且肿瘤表达PD-L1的转移性NSCLC,二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也已获FDA批准。依据KEYNOTE-021G试验数据,帕姆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也已获FDA批准用于无EGFR/ALK突变的非鳞状晚期NSCLC一线治疗。

3.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2016年8月,帕博利珠单抗凭借KEYNOTE-012的数据,获得了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第一个适应证,用于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此后,又凭借KEYNOTE-048研究,获批了单药应用于CPS≥1或者是联合化疗(不论CPS表达状态)的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4.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2017年3月,美国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成人及儿童、既往接受过3线以上治疗的、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揭开抗PD-1免疫疗法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崭新的一幕。该适应证基于KEYNOTE-087研究。

5. 尿路上皮癌

2017年5月,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的尿路上皮癌患者,这些患者在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或采用含铂方案作为新辅助或辅助治疗12个月内出现进展。

此外,FDA还承诺加速审批帕博利珠单抗一线用于治疗顺铂化疗不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6. 胃癌

2017年9月,根据KEYNOTE-059研究的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获批用于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三线治疗(PD-L1 CPS≥1)。

KETNOTE-059研究共纳入259名患者,药物剂量:派姆单抗 200mg 每3周一次。研究结果:派姆单抗的ORR为11.6%,既往明确接受了二线治疗的患者的ORR为1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5.6个月,12个月的总生存率为23.4%。

在中位随访了5.8个月后,2.3%的患者获得了CR,9.3%的患者获得了PR。将SD的患者纳入后,疾病控制率(DCR)是2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4个月。

在7名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患者中, ORR是57.1%,CRR是14.3%,DCR是71.4%。在167名无MSI-H的患者中,ORR是9%,CRR是2.4%,DCR是22.2%。

7. 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肿瘤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的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实体肿瘤经先前治疗进展、并且没有令人满意的替代治疗方案的实体瘤患者。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进展的结直肠癌患者。

8. 宫颈癌

2018年6月12日,帕博利珠单抗凭借KEYNOTE-158 E队列研究结果,获批用于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肿瘤PD-L1 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

队列E的98例患者中,77例(79%)患者肿瘤表达PD-L1(CPS≥1)并接受了至少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疾病。PD-L1状态采用PD-L1 IHC 22C3 PharmDx Kit进行测定。这77例患者的基线特征为:中位年龄45岁(范围:27-75岁)、白人81%、亚洲人14%、黑人3%;ECOG PS为0(32%)或1(68%);92%为鳞状细胞癌,6%为腺癌,1%为腺鳞状组织学;95%为M1疾病,5%为复发性疾病;35%患者接受过1种、65%患者接受过2种或2种以上方案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疾病。

中位随访11.7个月(范围:0.6个月-22.7个月)的数据显示,77例肿瘤表达PD-L1(CPS≥1%)的患者中,Keytruda治疗的ORR为14.3%(11例,95%CI:7.4-24.1),完全缓解率为2.6%,部分缓解率为11.7%。在这11例对治疗有应答的患者中,中位DOR尚未达到(范围:4.1个月至18.6+个月),DOR在6个月或以上的患者比例为91%。在另外21例肿瘤不表达PD-L1(CPS<1)的患者中,未观察到治疗反应。

9. 成人和儿童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2018年6月,根据KEYNOTE-170研究结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患有难治性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基于肿瘤反应率和反应持久性,该指示在加速批准下被批准。

在患有PMBCL的成人中,帕博利珠单抗以每三周200mg的固定剂量施用,直至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在没有疾病进展的患者中长达24个月。在患有PMBCL的儿科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以每3周2mg / kg(最多200mg)的剂量施用,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在没有疾病进展的患者中施用至多24个月。

10. 肝细胞癌

2018年11月,凭借KEYNOTE-224研究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获批用于既往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原肝细胞癌的二线治疗。

Keynote-224是一项非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 共纳入104例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肝功能:Child-Pugh A级。入组患者每3周静脉注射200 mg派姆单抗。

结果表明:派姆单抗治疗后患者的mPFS为4.9(3.4~7.2)个月,mOS为12.9(9.7~15.5)个月,同时ORR达到17%,DCR达到62%。病情稳定(SD)患者占46%。

11. Merkel细胞癌

2018年12月,根据KEYNOTE-017研究结果,FDA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Merker细胞癌。

KEYNOTE-017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的II期研究,在全美12个中心进行。研究入组了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Merkel细胞癌,接受一线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DCR和OS。

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研究共入组了50例患者。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0岁,其中80%的患者年龄>=65岁。43例(86%)患者为转移性Merkel细胞癌,7例(14%)患者为复发性局部晚期Merkel细胞癌。50例患者中,64%的患者肿瘤病毒阳性,36%的患者阴性。本次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6日,中位随访时间位14.9个月。50例入组患者至少接受过1个剂量的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ORR为56%,其中CR和PR患者分别占24%和32%。进一步根据MCPyV状态进行分析,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ORR分别为59%和53%。此外,28例取得客观缓解的患者,疗效持久,大多数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超过24个月。

12. 肾细胞癌

2019年4月,基于KEYNOTE-426研究结果,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这也是首个获批的免疫+靶向药组合。

KEYNOTE-426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Ⅲ期研究。首次预先计划的中期分析(至少随访7个月)表明,与舒尼替尼相比,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可显著改善OS、PFS和客观缓解率ORR。

更新数据显示,共有861例患者随机分入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组(n=432)或舒尼替尼组(n=429)。中位随访27个月,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组的OS率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HR 0.68,P<0.001;24个月OS率:74% vs 66%)。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而舒尼替尼组为35.7个月。

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组的PFS率也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HR 0.71,P<0.001;24个月PFS率:38% vs 27%)。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5.4个月和11.1个月,ORR分别为60%和40%(P<0.0001),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和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23.5个月和15.9个月。

13. 食管癌

2019年7月, FDA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PD-L1阳性的(CPS≥10)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成为食管癌领域获批的第一个免疫治疗药物。本次获批是基于Ⅲ期研究KEYNOTE-181的结果,该研究证明帕博利珠单抗较化疗显著延长PD-L1阳性晚期食管癌患者的OS。

KEYNOTE-181为Ⅲ期研究,入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腺癌或鳞癌或Siewert 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一线治疗后或治疗中进展,体力状态良好,ECOG PS评分0~1分,头对头比较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共入组628例患者,每组314例,随机给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每3周一次连续治疗2年,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其中鳞癌401例,PD-L1阳性(CPS≥10)患者222例。主要研究终点为食管鳞癌(SCC)患者、PD-L1阳性(CPS≥10)患者和意向性治疗(ITT)人群的 OS。

2019年ASCO-GI大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表现相当不错。OS方面,在PD-L1阳性的患者中,帕博利珠较化疗显著延长中位OS 2.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1%,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9.3个月vs 6.7 个月;HR 0.69;95% CI 0.52~0.93;P=0.0074);18个月的OS率也更优,两组分别为26%和11%。SCC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的OS也有临床意义上的改善,达到8.2个月,化疗组为7.1个月(HR 0.78;95% CI 0.63~0.96;P=0.0095);18个月的OS率两组分别为23%和12%。ITT人群中,18个月的OS率分别为18%和10%。

ORR方面,帕博利珠单抗组也显著优于化疗组。无论是在PD-L1阳性患者(21.5% vs 6.1%,P=0.006)、SCC患者(16.7% vs 7.4%,P=0.0022),还是在ITT人群中(13.1% vs 6.7%,P=0.0037),ORR均以帕博利珠单抗组更优。而且,PD-L1阳性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也以帕博利珠单抗组更长(9.3个月vs 7.7个月)。

KEYNOTE-181研究达到了主要的OS研究终点,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阳性晚期食管癌患者实现了OS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14. 子宫内膜癌

2019年9月18日,基于KEYNOTE-146研究结果,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在同一天加速批准了一项新的"免疫+靶向"组合治疗方案--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特定类型的晚期子宫内膜癌(用于治疗非MSI-H或dMMR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这些患者在之前的全身治疗后病情有进展,不适合治疗性手术或放疗)。

15. 结直肠癌

根据KEYNOTE-177研究, FDA于2020年6月29日火速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MSI-H/dMMR结直肠癌的适应证。

KEYNOTE-177研究纳入307例确认为MSI-H/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ECOG PS 0或1,1:1随机分配至一线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00mg Q3W 用至两年)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mFOLFOX6或FOLFIRI Q2W±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随机前进行化疗方案选择)。主要终点为PFS和OS。

帕博利珠单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8.4个月(0.2-48.3),化疗组为27.2 个月(0.8-46.6)。帕博利珠单抗组PFS优于化疗组(中位PFS 16.5 个月 vs 8.2 个月; HR 0.60; 95%CI,0.45-0.80; P = 0.0002)。

帕博利珠单抗组12个月和24个月PFS率为55.3%和48.3%,而化疗组为37.3%和18.6%。确认的ORR两组分别为43.8%和33.1%;帕博利珠单抗组未达到中位(范围)缓解持续时间(2.3+至41.4+),而化疗组为10.6 个月(2.8至37.5+)。

相对化疗,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PFS改善,且观察到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更少,或将成为这类患者新的治疗标准。

帕博利珠单抗国内获批适应证

  1. 2018年7月,帕博利珠单抗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于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此次帕博利珠单抗从提交申请到获批仅用了短短五个多月,创下了中国进口抗肿瘤生物制剂最快审批记录。
  2. 2019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药物一线治疗EGFR和ALK阴性的转移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帕博利珠单抗获批用于一线治疗EGFR和ALK阴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源于两个研究,一是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021 G队列;一是III期临床研究KEYNOTE-189。
  3. 2019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TPS≥1%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4. 201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5. 202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食管癌。

截至目前,帕博利珠单抗在FDA获批的适应症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实体瘤。为晚期或局部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可能。

参考来源:

1.https://www.mrknewsroom.com/news-release/prescription-medicine-news/fda-approves-new-monotherapy-indication-mercks-keytruda-pemb.

2.Burtness B, Harrington KJ, Greil R,et al. Pembrolizumab alone or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etuximab with chemotherapy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KEYNOTE-048):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Lancet. 2019 Oct 31. pii:
S0140-6736(19)32591-7.

3.Rischin et al., Protocol-Specified Final Results of the KEYNOTE-048 Trial of Pembrolizuma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Recurrent/Metastatic
Head and Neck.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M HNSCC),ASCO, 2019.

4.Armand, P,Rodig, S, Melnichenko, V, et al. Pembrolizu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CO.19.01389. doi:10.1200/jco.19.01389.

5.FDA Approves New Monotherapy Indication for Merck's KEYTRUDA? (pembrolizumab). Retrieved 2019-07-31, from
https://investors.merck.com/news/press-release-details/2019/FDA-Approves-New-Monotherapy-Indication-for-Mercks-KEYTRUDA-pembrolizumab/default.aspx.

6.Kojima T, Muro K, Francois E,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the phase 3 KEYNOTE-181 study[J]. J Clin Oncol 37, 2019 (suppl 4;
abstr 2).

7.Mok TSK1, Wu YL2, Kudaba I3,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PD-L1-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4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Lancet. 2019 Apr 4. Pii.

8.Galsky MD et al. J Clin Oncol. 2020 Apr 9:JCO1903091. DOI: 10.1200/JCO.19.03091.

中国NMPA批准默沙东Keytruda用于PD-L1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

请输入图片描述

获批详情
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作为单药疗法,用于治疗先前系统疗法治疗失败、肿瘤表达PD-L1(合并阳性评分[CPS]≥10)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这一新的适应症是根据全球III期KEYNOTE-181试验的总生存期(OS)结果获得完全批准,包括在中国患者中的扩展数据。在美国,基于KEYNOTE-181试验的结果,该适应症于2019年7月获得FDA批准。

获批背景
随着这一新的批准,Keytruda现在在中国被批准用于3种不同类型癌症的5个适应症,包括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和作为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具体为:
(1)用于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2)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适用于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
(3)适用于由NMPA批准的检测评估为PD-L1表达阳性(TPS≥1%)且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单药治疗;
(4)联合卡铂和紫杉醇适用于转移性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
(5)作为单药疗法,用于治疗先前系统疗法治疗失败、肿瘤表达PD-L1(CPS≥10)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

获批依据
来自KEYNOTE-181试验的结果显示:在肿瘤表达PD-L1(CPS≥10)的复发性或转移性ESCC患者中,与化疗相比,Keytruda单药治疗延长了总生存期(中位OS:10.3个月 vs 7.6个月)、将死亡风险降低36%(HR=0.64[95%CI:0.46-0.90])。

来自中国患者的KEYNOTE-181研究扩展数据与KEYNOTE-181全球研究一致,显示:在肿瘤表达PD-L1(CPS≥10)的复发性或转移性ESCC患者中,与化疗相比,Keytruda单药治疗延长了总生存期(中位OS:12.0个月 vs 5.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62%(HR=0.38[95%CI,0.19-0.77])。